服务咨询热线:

18687517193

专注片碱纯碱聚铝生产销售

打造化工产品行业领军品牌

聚合硫酸铁使用方法详解
来源: | 作者:叠展 | 发布时间: 2025-11-10 | 1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一、使用前准备:明确核心前提
  1. 水质预判:先检测待处理水体的 pH 值(需在 5.5-8.5 之间,最佳 7.0-7.5)、悬浮物(SS)浓度、COD / 氨氮 / 磷含量,高浓度废水(如垃圾渗滤液、印染废水)需提前记录污染物指标,方便后续调整用量。

  1. 工具准备

  • 溶解容器:塑料桶、玻璃钢罐(禁用金属容器,避免氧化反应);

  • 搅拌设备:电动搅拌器(功率≥500W,小型场景可用手动搅拌棒);

  • 计量工具:电子秤(精度 0.1g)、量杯 / 量筒;

  • 投加工具:计量泵(精准投加)或人工舀勺(小型场景)。

  1. 药剂检查:确认固体聚合硫酸铁为淡黄色粉末 / 颗粒,无结块、无潮解(结块严重需碾碎后使用,潮解变质则不可用)。

二、关键步骤 1:溶解稀释(核心环节,直接影响处理效果)
  1. 浓度配比:按 10%-30% 的质量浓度溶解(即 100kg 清水加 10-30kg 固体药剂),具体浓度根据场景调整:

  • 常规水质(市政污水、轻度工业废水):选 20% 浓度(20kg 药剂 + 80kg 清水),溶解速度快且便于后续稀释;

  • 高浓度废水(SS>500mg/L):选 10% 浓度(10kg 药剂 + 90kg 清水),避免溶液过稠堵塞管道;

  • 小型间歇处理(如鱼塘、小型蓄水池):选 30% 浓度(30kg 药剂 + 70kg 清水),减少溶解容器占用空间。

  1. 溶解操作

  • 先往容器中加足量清水,再缓慢倒入固体药剂(禁止先加药剂后加水,会导致结块难以溶解);

  • 开启搅拌器,转速控制在 100-150r/min,搅拌 15-20 分钟,直至药剂完全溶解,溶液呈均匀红棕色透明状(无肉眼可见颗粒);

  • 静置 5-10 分钟,让未完全溶解的细微杂质沉淀,取上层清液作为母液使用(沉淀部分可再次加水搅拌溶解,避免浪费)。

三、关键步骤 2:二次稀释(根据投加场景调整)
  1. 母液浓度较高,需按 “处理水量 × 目标投加量” 计算稀释比例:

  • 示例:处理 100 吨市政污水,目标投加量 30mg/L(即 0.03kg / 吨),需母液(20% 浓度)=(100×0.03)÷0.2=15kg,再加水稀释至 50-100kg,确保投加时均匀分散。

  1. 稀释原则:

  • 管道投加 / 计量泵投加:稀释后浓度控制在 5%-10%,避免堵塞泵体或管道;

  • 人工投加 / 小型池体:稀释后浓度可放宽至 10%-15%,方便操作且不易局部过量。

四、关键步骤 3:投加操作(均匀性是核心)
  1. 投加方式选择

  • 大型水处理池(≥100m³):采用计量泵连续投加,投加口设置在池体进水端,搭配导流板让药剂与水体快速混合;

  • 小型池体 / 间歇处理:人工分段投加(分 3-4 个点位),边投加边搅拌,避免单点浓度过高导致污泥抱团。

  1. 投加速度控制

  • 常规水质:按每小时处理水量的 1/10 投加速度匀速加入(如 100 吨水 / 小时,投加速率 10 吨母液 / 小时);

  • 高浓度废水:投加速率减半,延长投加时间(如 100 吨高浓度废水 / 小时,投加速率 5 吨母液 / 小时),避免局部 pH 骤降。

五、关键步骤 4:反应搅拌 + 沉淀分离
  1. 投加完成后,开启池体搅拌设备(或人工搅拌),保持搅拌 30-40 分钟,搅拌强度以 “水体形成漩涡但不飞溅” 为宜(转速 80-100r/min),确保药剂与污染物充分反应生成絮体;

  1. 停止搅拌后,静置沉淀 60-90 分钟(高浓度废水需静置 120 分钟以上),让絮体自然沉降至池底,上层清水即可达标排放或进入后续处理环节;

  1. 若沉淀后仍有少量悬浮物,可补加 0.1-0.3mg/L 的聚丙烯酰胺(PAM)助凝,提升沉降效果。

六、用量精准控制(避免浪费或效果不佳)
  1. 小试确定最佳投加量(必做步骤)

  • 取 1L 待处理水样,分别加入 10mg、20mg、30mg、40mg、50mg 固体聚合硫酸铁(按 20% 浓度溶解后取对应体积母液);

  • 搅拌 30 分钟,静置 60 分钟,检测上清液的 SS、COD 去除率,选择去除率最高且污泥量最少的投加量作为基准;

  • 示例:1L 水样中 30mg 药剂去除率最佳,则 100 吨水需投加 3kg 固体药剂(按 20% 浓度溶解后需 15kg 母液)。

  1. 现场调整

  • 水温低于 10℃时,投加量增加 20%-30%(低温会降低反应活性);

  • 水体 pH<5.5 时,先加石灰调节 pH 至 7.0 左右,再投加药剂(酸性条件下絮体难以形成);

  • 高浊度水(SS>1000mg/L)投加量可提升至 80-120mg/L,必要时分两次投加(首次投加 60%,间隔 30 分钟再投 40%)。

七、操作避坑 & 安全提醒
  1. 禁止直接将固体药剂丢入待处理水体,会导致结块沉底,无法发挥作用,且增加污泥处理难度;

  1. 溶解和投加过程中,操作人员需佩戴手套、口罩(药剂呈酸性,避免接触皮肤和呼吸道),若不慎接触,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;

  1. 溶解容器需及时清洗(用清水冲净残留药剂,避免下次使用时结块);

  1. 药剂投加后,若出现污泥上浮,可能是投加过量或搅拌不足,需减少投加量并延长搅拌时间;

  1. 剩余母液需密封存放,避免阳光直射,存放时间不超过 7 天(超过会降低有效成分含量)。


  • 氨水
  • 氢氧化钠(片碱)
  • 氢氧化钾
  • 次氯酸钠
  • 亚硝酸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