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硫酸氢钠在污水处理中主要用作还原剂和除氯剂,核心是通过化学反应去除水中的氧化性污染物。
一、核心作用原理
亚硫酸氢钠(NaHSO₃)的作用原理围绕其强还原性展开,主要应用于以下两个场景:
去除余氯:市政污水或工业废水中常含有次氯酸钠(NaClO)等含氯消毒剂,亚硫酸氢钠可将其还原为无害的氯离子(Cl⁻),避免余氯对后续生化处理中的微生物造成毒性。
反应公式:NaClO + NaHSO₃ → NaCl + NaHSO₄
还原重金属离子:针对废水中的六价铬(Cr⁶⁺)、汞(Hg²⁺)等高价态重金属,亚硫酸氢钠能将其还原为低价态、易沉淀的形式(如 Cr³⁺),再通过加碱调节 pH 值,使重金属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去除。
二、典型使用方法
亚硫酸氢钠的使用需结合水质和处理目标,通常遵循以下步骤:
投加前检测:先检测污水中的目标污染物浓度(如余氯值、六价铬含量),通过小试计算最佳投加量,避免投加不足导致处理不彻底,或投加过量引入新的 COD(化学需氧量)。
投加方式:
后续处理:若用于还原重金属,投加后需加入氢氧化钠(NaOH)等碱剂,将污水 pH 值调节至 7-9,使还原后的重金属离子形成沉淀,再通过沉淀池或过滤器分离。
三、使用注意事项
储存要求:亚硫酸氢钠易氧化、易潮解,需密封存放在干燥、阴凉、通风处,避免与强氧化剂(如氯气、高锰酸钾)混合存放,防止发生剧烈反应。
安全操作:其水溶液呈酸性,操作时需佩戴防腐手套和护目镜,避免皮肤直接接触;若不慎接触,需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。
水质影响:过量投加会导致水中亚硫酸盐残留,可能增加水体 COD,还可能使后续处理的 pH 值下降,需严格控制投加量并监测出水指标。